自体输血就是采集受血者自体的血液或回收术中的失血以供本人需要。这种输血方式早就有人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血源并不紧张,加上血液保存技术上的困难,自体输血未能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普遍认识到自体输血有很多优点,特别是认识到输血可传播肝炎和艾滋病以后,重新激发了人们对自体输血的兴趣。一些国家对异体输血的并发症和危险性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并由血库工作者、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医院领导组成了自体输血专业组织,有的医院还成立了自体输血血库。目前澳大利亚择期手术的患者约60%输的是自体血;在日本,术前自己备血2~3个单位的病例已达80%~90%。由此可见,自体输血在某些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一是稀释式自体输血;二是储存式自体输血;三是回收式自体输血。现在有不少医院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已常规使用术前血液稀释技术。储存式自体输血分为液态储存和固态储存,国外虽已广泛开展,但因成本与效益比不佳且废弃率高(约50%),应用有下降的趋势。回收式自体输血由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装置(机)完成,国内外已有数种商品化的产品供应,甚至术后引流的血液也有商品化的回收装置供临床使用。目前回收式自体输血已成为保证需血量大的患者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我国各地也开展了不同方式的自体输血。